|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无悲无喜无遗憾(转)
来源:虹宇博客
人要是能做到无悲无喜,的确很难。失去了,岂能不悲?收获了,怎能不喜?不过我觉得最好不要因为什么事害得血压冲高,弄不好闹一个脑溢血岂不痛哉!能安静地面对得失也许是人生最好的选择。如果人人有了如此心态,也许就少了无数遗憾,和谐不用鼓吹将会来到美好的人间。
仔细想来,这人的一生中,究竟有什么值得大喜大悲的呢?
生是大喜吧?健康是大喜吧?成长是大喜吧?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是大喜吧?上有高堂下有妻子儿女合家殷实美满是无忧无虑是大喜吧?心想事成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春风得意是大喜吧?也许以上说的都是大喜!又一想,生不一定是喜吧;成长也不一定是喜吧;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也未必是喜吧;就是春风得意功成名就富贵荣华也未必就是大喜吧……
喜又怎样?难道这高兴能高兴一辈子?细细想来,倒是不幸的阴云却从来不会散去,像捉摸不定的幽灵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戛然降临,把人们的所谓幸福顷刻打得粉碎。
——这生命仿佛是个大悲。就每日里无法抹去的那种惶惶不安的忧愁,给灵魂的折磨就是难以言表的大悲了。这生命又是一个大喜,因为人丛里有了一张鲜活的面孔,给大地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有喜就有悲,有矛就有盾,世界上没有最锋利的矛也找不到最坚硬的盾。悲喜交替,否定之否定,结果却是前进了。
没有一个完全彻底的喜,没有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是在一个“喜”字里游泳;在喜的红装素裹中,总冷冷的站着一个阴森恐怖的悲凉。
生,意味着老病死,意味着必将经受各种各样生活的磨难,必然有寂寞痛苦失意病痛来与你相伴,必定在某年某月某一天上帝会带着你乘风归去,这能说是大喜吗?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说得最真,可是谁要是在某个孩子满月的宴席中说一声“这孩子将来要死”的话,我想这个人说不定有被骂死咒死打死恨死的生命危险!而且,你纵然拥有幸福的一切,像秦皇汉武那样又如戴安娜王妃亿万富姐龚如心女士,在他们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曾经追求拥有的一切都已不再是他们的所有,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顿时都化为了乌有,包括他们自己也蓦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你养你疼你呵护你关心你的父亲母亲,他们会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渐渐的老去会在某一天忽然的离你而去,他们离去的悲惨情景,会在你的一生中时时给你的天空洒下悲酸的眼泪。兄弟姐妹们也会各有各的巢穴各有各的事业各有各的家小各有各的道路而各奔东西,亲人友人能相伴的时光是那么的吝啬,所以才有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至理名言。
爱情怕是甜美销魂天长地久的了,而恩恩爱爱的情侣反目时的绝情,能撕碎了五彩缤粉的浪漫美景,把一个太阳涂鸦得一片昏暗。
就是朝夕绕膝的儿女,他们长大了也要去旷野里寻觅他们自己的天地,也会在你依依不舍的视线里远走高飞。
成功得意吗?是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是肯定快乐自豪了!然而,这爬上顶峰的快乐体验却不会天长地久,当你回头看看时,在得意的笑声中会发觉自己原来是那么幼稚而且鼠目寸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登上一个山峰的成就便自以为是就酩酊大醉忽然会变得十分可笑……于是,这喜悦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只留下了疲惫与憔悴。
回头一看,发觉失去的是年少失去的是青春失去的是亲情友情……当情不自禁地开始“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时刻到来时,这悲愁淹没了所有的喜,那喜竟然渐渐地露出了无限苍白的面孔……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曹雪芹绝对不是宿命而是在嘲笑世人的贪得无厌,要么是叹息世人的执迷不悟吧?
好像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似乎都会变得清心寡欲起来,变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间君子。幸福离不开物质的丰富,而丰富的物质享受未必能使人感到幸福。比尔.盖茨富有得无人能比了,可是他的幸福和快乐却是在帮助别人过上幸福的事业中去寻找了。培根说过,财富的美好意义在于给予别人。陈嘉庚先生富有吧,他为了祖国母亲的繁荣,不惜倾家荡产来支援国家的建设。在集美,站在陈先生墓前,我是产生了无限的敬意了。这些人,仿佛他们都在用行动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其实是在他给这个世界所做的奉献里。
睿智的人都不怕死,甚至对死还怀有无限的深情厚意。
也许死是一种最美好的解脱,死是对病魔恐惧忧愁和痛苦折磨人们一生的种种欲望完全彻底的摆脱。
看看,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后,居然笑眯眯的向人们挥手告别:分离的时刻到了,我们各自上路吧——我走向死亡,你们继续活下去。至于生死孰优孰劣,只有上帝才知道。视死如归到了这样的境地,死亡还有什么可怕呢?文质彬彬的瞿秋白大义凛然地走到敌人的枪口面前,泰然自若地接受了死亡,这是何等的“死得漂亮”!他们却不是可悲的自杀,而是一种无奈而又悲壮的告别,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人类做了最后一件事。
不过,对于活生生的生命来说,将离别亲人将永远享受不到太阳的温暖将再也看不到大地的风貌将不可能再体验生命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就事论事,我觉得这是大悲的事!释迦牟尼在没有成佛以前,由于忍受不了眼睁睁地看着生命必须承受这“生老病死”的悲惨,才决心放弃王位的继承放弃他那令人羡慕的幸福的一切荣华富贵,为解救生命脱离苦海而毅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菩提树下。
既然终有一别无法避免,所以,还有人对生后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把未来寄托在了虚无里。是呀,人走后处境怎样倒底会去了何方几乎已成了人人迫切希望得到的答案,天堂与地狱我们也听到了无数的传说和假设,可是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要说,这个问题对活着的人来说其实毫无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最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在末日到来之前该如何度过这悠悠的岁月?
人最后总是要告别的,告别你不想告别的和你一直想告别的一切。既然必须告别,恐惧与坦然最终必须大道同归,那么还不如好好认识一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来面对这个既可爱又残酷的现实吧。像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假如你一定要死,那就站起来死!至于这种告别很残酷还是很惬意,我想确实只有天知道了。
生命的肌体怎么能够永生永存哪?
于是代替它的灵魂也就诞生了。
也许只有灵魂可以摆脱这苦海,而且至少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任凭思绪可以用它无边无际地遐想,这当然好,巫师巫婆自然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了,他们凭借不烂之舌蛊惑人心得到了无数满意的收获。虽然我们知道有许多至今还无法揭开的人类之迷,金字塔怎么建造的?印度的再生女人究竟怎么一回事?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多么恐怖......。是呀,的确有许多的预言被不幸言中,这正好成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原因。我想,不管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者,都希望拿出一个灵魂存在的证明来。谁都清楚,事实胜于雄辩,在事实面前,到时候总有一方会闭觜!然而,这只能是个如果了。至少至今我们依然对灵魂还一无所知一派茫然。既然一无所知一派茫然,那么,这种摆脱这种向往这种幻想似乎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也就一派迷茫了。
所以,我们还是回头正视我们的今天吧。
既然生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老,会像燃烧的蜡烛一样地熄灭,这个规律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就更应该珍惜庆幸我们拥有生命拥有了这一段鲜活的时光!更应该好好地善待只有一次而且短暂多难的生命了。是生命带着每个人体验着的生活的点点滴滴,欢乐也罢痛苦也好,这却是没有生命就永远也无法品尝的荣幸。不正是有了生命才使肌体拥有鲜艳的颜色勃勃的生机?为此应该衷心地感谢上帝让我们拥有了生命!不正是有了生命才使我们大家看到了大地的风貌和生活的绚丽,为此我们理所应当把生命讴歌!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为生命感到悲哀呢?唯一要做的是好好的把生命热爱,好好的把生命珍惜,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让生命开心快乐惬意……我想,这也许才是抗衡生命中的不幸的最好的办法和药方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生命开心快乐惬意呢?
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人的幸福与快乐,不在于索取的多少恰恰在于他奉献的多少。当回首往事,体会着给这个世界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在这人间留下了多少你真心诚意的情爱,也许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惬意的回忆。
活着,人生,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次感受。罗素说他的人生的追求是:拥有爱情拥有知识以及拥有一颗怜悯之心。多么平凡又是多么理想的人生!何其芳先生曾经高唱生活多么美好,可以去跳舞可以看斜阳,可以去劳动可以去收获,可以聊天可以唱歌可以下棋可以去远足……这是多么诗意的话题!唉,我们理当好好地享受每一缕阳光的温暖。
阳光雨露、人情冷暖、爱与被爱、奉献和索取、阴谋与罪恶、善良和怜悯、痛苦与欢乐……在人的灵魂里堆积,这些所有的感受,就是我们每个生命自己创造的上帝,这上帝每日里在不知不觉地潜入我们的心底,在每一个心间,根据感受构建着一个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你希望拥有一个春光明媚绚丽多姿的世界,那么你就一定要用心感受这春光明媚绚丽多姿的世界;如果你要得到爱,你就必须深深的爱你脚下的泥土和你身旁的人们;假如你每天只会感受那些罪恶与阴谋或者痛苦与绝望,你的世界注定只有阴森恐怖细雨绵绵郁闷的阴霾了。有情无情,善良丑陋,虚伪美丽,快乐苦痛……也许不是现实世界的给予,细细想来,其实不过是你给予这个世界的情感的返照罢了。
创造一个充满欢乐,情深意长的世界,来抵御这生命里的不幸和寒冷吧。
喜是人人的渴望,而悲又是客观的存在,那么悲喜就是人生的全部内涵了。收获未必就是喜,失去的未必就是悲,喜与悲,这完全要看人是从什么地方出发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了。
既然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何况悲也罢喜也好,每个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那个一无所知的空空荡荡的世界里去,变成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我看,最好还是怀着一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来去无意望天外云展云舒”的平常安静之心过日子来得潇洒自然。利欲不要过于薰心,平平淡淡才是真;不顺心也不要灰心丧气,把那些愁云迷雾驱散,如一朵花一样来美丽这个世界。
花开自有花落,只要开放过,又有什么遗憾呢!
[ 本帖最后由 南柯愚生 于 2007-6-19 11:17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