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母校寻寻觅觅 □刘岩生 这一整个冬去春来中,我异乎寻常的忙碌。急促而紧张的工作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出差也特别频繁。这使我身心一时半刻的放松也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但来来往往中,我却有机会在当年就学的滨海小城落脚逗留,于是幸有一趟母校之行。<p></p></P><br>我没有念过大学。遥想当初,便是怀揣一本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一脚跨入社会的。这使得师范三年的校园时光几乎成为记忆里的一份珍藏。那是初夏的一个傍晚,一位在当地工作的知交约我散步,我说想去美丽兰溪畔看看母校,电话那一头说同样喜欢校园气息,奉陪了。于是俩人边走边聊,这样走着聊着就把我学生时代里的无限回忆都带到了眼前来。<p></p></P><br>通往母校的路如今已是说不出的繁华和气派了,当年让人心旷神怡的东湖塘如今已被新开发的东侨新区鳞次栉比的楼群所取代,校园后面那直抵湖畔的马尾松低垂的林荫路和连片的鱼塘都已荡然无存。而前门的小路同样物是人非。想当年,我们会在政教处的高压管理下想尽种种请假理由拉一帮同学就往电影院里跑,看《鸳梦重温》、《魂断蓝桥》和《出水芙蓉》,然后书生意气地一路言谈影片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意犹未尽处干脆请女生们上路旁冰厅,哪怕临到头迟了还得合谋着如何攀爬学校围墙回宿舍。如今我徘徊在校门外,望着眼前拔地而起的“天安经典”别墅小区,心中一丝经典的味道也没有,更感无奈的是连师范学校的名称也改成了市高级中学。据说是顺应时代需求。母校的这种被改弦更张的宿命不得不说是我们那一茬校友有生的缺憾。人和事的变数总是我们一颗凡心揣摩不透的。一觉醒来,永远有新的事物这样向我们昭告着斗转星移,世象更迭。<p></p></P><br> 校园里有三五成群意气风发的师弟师妹们谈笑风生、来来往往,操场上的嬉逐声也张扬着他们对学生生活的热爱。走在多年以后已长得伟岸的苦楝树和白玉兰底下,我忍不住想用手摸它们老茧一样的树皮。这样静的和动的相结合的景象极易使人看到旧日时光,看到曾经的自己。我曾经翻看毕业影册,当年的我头发卷曲凌乱,衣着从来不修边幅,而言行更像个毛燥小子般无牵无绊,以至10多年后的一次同学相聚,一位坐在我上桌的女同学逗我乐子说,当年那个男生多有浪漫气派,哪像现在黑瘦了,还蓄胡子,人也显老气横秋的。我玩笑话回她,其实我每洗一次头还会多出一根白头发呢。人在年龄增大后想找回浪漫,天底下没有这方面管用的遗失启事。回想着这些,心里就会蓦地升起一丝怅惘来,往昔的良师诤友们如今已是你在河东,我在河西,总是极少见面。当年风华正茂的他们,如今都不知在怎样的一隅里生活和工作?我有许多回在午夜梦回中和昔日学友相聚一堂,但想到真在重逢时刻一张张曾经熟悉的脸上被生活磨蚀出的印痕,则是另一番难以言说的失落。如是,我则宁愿就这样去感受留在学生时代里的欢歌笑语,感受每一张笑脸的挚朴纯真,人与人之间的聚少离多便不再是遗憾之事了。<p></p></P><br> 那座被我们敬称为校园里的小布达拉宫的图书馆大楼至今风采依旧。当年这么形容它,一则因为条石砌筑的这座大楼抢占着校园里的制高点,远远望去,气蕴雄壮迷人,二则缘于它实在是学生时代我们心中的圣地。三年里,嗜书如瘾的我便是一次次从图书馆和阅览室里读完一本本名著,一篇篇名作的。从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海明威;从杜拉斯读到勃朗特姐妹,从唐敏读到舒婷北岛顾城……大楼前有一片茂密的木芙蓉树,入秋时节树底下非常清凉,每天晨曦初露时,伴着鸟雀啁啾声和校园里的钢琴声在这里晨读实在是一种享受。我就曾和一位志趣相投的好友坐在木芙蓉树边的石阶上背顶着背朗诵泰戈尔洋溢生命激情的诗篇,谈论着海明威在战地钟声中的硬汉情结和凡·高那渴望生活却坎坷多劫的生命际遇。而在木芙蓉片片黄叶迎风飞舞中,想往着屠格涅夫《初恋》中俄罗斯少年的浪漫情怀,仿佛前方真会有那么一位裙裾飘逸的清纯少女款款走来……<p></p></P><br>回忆最妙的当数在小阁楼里度过的日日夜夜了。位于1号教学楼顶层的那一间小阁楼几乎是学生时代我们这批草叶文学社成员心目中师范生活的代名词。当年的我们在里头一呆就是一个晚上,甚至通宵。我们会用借来的一架“三洋”牌盒式录音机彻夜播放《梁祝》、《二泉映月》、《江河水》等名曲,用心感受流淌在静夜里的旋律。阁楼外的花圃里有浓郁的夜来香的花香随夜风袭来,这种沁入心怀的气息甚至使我在许多年后还缅怀着,并想方设法在自家的阳台上种活一株夜来香。每年花开时节,我都会凝神屏息从它身上感觉青春校园的味道。<p></p></P><br> 小阁楼的另一个妙处在于让我们这些钟情文学写作的社友人以群分。那时候生性敏感的我们似乎已感觉到毕业后心灵挚友会走得一个不剩,经年不见,于是便倍加珍惜同窗时光。我们会在其间为一个今古话题争论得不亦热乎口沫飞溅,也会在对人生、理想、爱情的向往中,一篇接一篇一首接一首写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散文、诗歌,并互相交流指点。四班有一位煽情兄弟在单相思中为他心仪的女生写的那首情诗我至今依然耳熟能详:你应该有自己的门牌号码和信箱/可我每一次的来访啊/为什么都找不到通向你身边的路?……我至今无法设想,当年的那一茬莘莘学子,要是没有这些浪漫情怀,学生时代该会多么缺乏色彩。<p></p></P><br> 很多年过去了。告别学生时代,生活里一个又一个驿站,一段又一段心路历程以它固有的面目朝我们展示开来。今年的夏去秋来已是我告别师范学校的第14个年头。教书为师、做记者干新闻,结婚生子、奔忙生计扮演社会角色,从母校出去又回到母校跟前来。母校尽管几度夕阳、人事全非,但他对学子的欢迎应当是丝毫不打折扣的。这个春天的一场风又拂动起我重返校园重返青春时光的心愿。在我看来,这样的去而复返,寻寻觅觅,其实是在翻读自己心灵的日记,是静心聆听成长的足迹。<br><br><br>[ 本帖最后由 虫虫飞 于 2007-7-19 20:11 编辑 ]<a href=[[[SQ]]][[[http://bbs.snlife.com/viewthread.php?tid=137]]]></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