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9|回复: 4

[寿宁诗社] 『诗钟讲座』

[复制链接]

营长

发表于 2007-7-8 20: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诗钟琐谈
                   王彭年
               诗钟之名称

    诗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文字游戏而已。中国文人特别喜欢舞文弄墨,玩各种各样的文字游戏,什么联珠、敲诗、射覆、联句、灯谜等等,花色繁多,不胜枚举。也许有人对游戏二字觉得不顺耳,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西方有些文艺家甚至认为:一切文学艺术来源于游戏。这说法有点过火,还是周作人说得好:中国文字特别适用于游戏,要了解中国古今的文学,实有旁通这些学问的必要。再说人总不能整天干活,休闲的时候,玩玩这些游戏,悠哉游哉,有何不好!总不至于冠上游戏二字,就辱没了人。
    诗钟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建人所创,初名折枝,林则徐在《雪鸿堂初集》中有折枝诗句即是。折枝本是一种画花卉的方法,指所画叉一二枝而不带根者,韩偓就有诗曰:“猩色屏风画折枝”;用于诗则指仅取诗中一联而言,故另外尚有诗畀、诗畸、改诗之称,其意思是一样的。 由于折枝只折了诗中的两句,因此亦有称之为偶句,且有嵌字偶句及分曹偶句之分,也正好阐明了诗钟中的两大体系--嵌字和分咏。嵌字的意思容易明了,指定几个字,嵌到偶句中去。分曹即分组,李商隐有诗曰:“分曹射覆蜡灯红”即是,于此是指偶句分开各咏一事物。另外,尚有称之为羊角对,对即对句之意,但为什么叫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恐怕是谁也说不清了。
     诗钟二字是取击钵催诗之意。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中说得很清楚:“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诗钟云。” 凡事总有个起头,是何人开始限时击钟,而使诗钟之名流传呢?一般资料上均无介绍。前些时承章镳先生惠借《惠园诗钟录》一阅,是书刊行于光绪年间,其跋云:“诗钟之名,初不详其所昉,相传闽人好为之,以两题分咏,号曰织锦。汉军赵小鲁直刺始铸钟,网寸香杵端,香烬杵落,句不成者罚,殆诗钟之所由名欤?”赵小鲁,生平未详;直刺大概是直隶知州之美称。清顾炎武《日知录》:“隋以后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假如没有更新的资料出现,看来诗钟名称的创始人,就是这位赵知州了。

     在诗钟之名流行之后,尚有人别出心裁另取佳名。光绪年间,易实甫在四川,与其弟田甫及蜀中群彦顾印伯、范玉宾等人同作诗钟,往往酒阑烛尽,夜分不休。所作刻成四册,题名曰《仿建除体诗》。盖鲍照诗中有建除诗一首,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分嵌,南北朝人多仿之,亦文人游戏之一,与诗钟相似。仿建除体诗之名取材于此,以表示古朴,但无人继用。 又有吴县秦云、秦敏树兄弟俩,“作客天涯,冷斋相对,茶尾阄题,灯唇促句”,取绝不相干之两事物为题,各咏一联;共有167题之多,光绪年间刻印而名之曰‘百衲琴’。由于古琴是削桐木条用漆胶成之,似衣之百衲,故有此名。秦氏兄弟用此名想必是表示缀合事物而成题,且又多至一百有余之数。‘百衲琴 ’之名,以后也没有人再用。


                                              ——转自南京新世纪灯谜沙龙 http://nanjing.dengmi.com/

[ 本帖最后由 寿宁诗社 于 2007-7-8 20:14 编辑 ]

营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0: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台湾文士的诗钟游戏

  诗钟是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林则徐等人戏作于前,张之 洞等人推动于后。 清末民初诗钟热遍及全国文化发达地区,边陲则未到。而台湾的诗钟却发展很早,诗集较多,余风至今未熄。现在与内陆作者传笺唱和,声气相通。诗钟得名是由于限时竞作的方法 。燃烧线香计时,在细线上缀一铜钱,香燃线断,钱落盘中,如钟声一响,立即收卷。现在以作品为例介绍其活动。

    唐景崧作品

  《门·夜》二唱
  公桃李皆名士
  子笙歌半美人

  唐景崧(1841
1903)是清朝最后一任台湾巡抚,台湾的诗钟活动由于他的倡导而大盛。题目是用当众翻书的方法任意拈出一平一仄的两个字,限定用来写七言对偶诗联。二唱是 把 两个字嵌于上下联第二字的位置。门、夜二字素来没有对偶关系,此作是先组成公门”“ 子夜两个偏正式的合成词,再组成公门桃李
子夜笙歌两个偏正式 的 词组。桃李 笙歌 是由近义字并列组成的合成词,在律诗中照例可以用为对仗。最后再接上 皆名”“半美人,上下联分述人物之盛,弦歌之乐,合写了一场华贵的夜宴。

  丘逢甲作品

  《笔·鸦片烟》分咏
  千秋斑管仙才少
  一榻昏灯鬼趣多

  丘逢甲(1864
1912)是清末台湾爱国诗人。此作写于唐景崧组织的斐亭钟聚。诗钟除了嵌字体以外,还有分咏体,要求用七言对偶诗联分别写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此作上联 用斑竹管引出,下联描写了烟榻、烟鬼,再用工整的对仗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上述两例都用律句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上联第三字可平可仄)。

  连横作品

  《长生菜·春宵》分咏
  淡泊辛盘能益寿
  温柔子夜独销魂

  连横(1878
1936)字剑花,号雅堂。台湾爱国诗人、历史学家。著《台湾通史》。1924 年办《中华诗荟》月刊,宣扬中国诗歌,刊登过诗钟作品。他是现在台湾政坛上人物连战的祖父。

  “淡泊温柔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关乎人的性格。益寿”“销魂都是支配式( 动宾关系)的合成词,关乎人的生活。据《风土记》:元旦用蒜、韭等五种菜拼成五辛盘 。此作用辛盘点出长生菜,用子夜与之相对,点出一刻千金的春宵。菜与夜本来 不能相对,分别用干支中的二字组成合成词,就有点沾亲。再加上其他的字 词都对得工整,于是让两个素不相干的事物似乎有了关联。

  这一例用的是律诗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式。这两句加上前述的两句一共 四句就是律诗所用的全部句式。千变万化的七律、七绝都是用这四种律句写成。可见诗钟游戏是练习写诗的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因而从道光年间兴起这种游戏,到清末能风行全国。


  嵌字体中,如上述唐景崧作品一例是把题中的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联,嵌于第一位置称为一 唱,还有二唱、三唱……。一唱又有雅称
凤顶格,二唱燕颔,以下称鸢肩、蜂腰、 鹤膝、凫胫、雁足。这七种格最常作,称为正格。还有错落嵌用几个字的称为别格。常作 的别格有十几种。只举一格为例。




[ 本帖最后由 寿宁诗社 于 2007-7-8 21:0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营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连横作品
      鼎峙格
    生涯淡泊书堪读
    禅味悠深酒可亲

  鼎峙格是限定三个字分散嵌于上下联中,三个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诗钟原本是福建塾学中训练学生写对句和对偶诗联的教学方法。在清初称为
改诗,后来 写作方法稍有变化,称作碎折枝,传入其他各省,成为文字游戏,才有诗钟之称 。台湾早期的写作风格受北京的影响较大。因为光绪年间主要倡导人唐景崧以前在北京翰林院等机构任职时候,就与翰林院编修李宪之及京官、诗人王伯唐等人同作诗钟。去台任台南 道道员、布政使、巡抚时期组织僚属和当地诗人在台南道署斐亭吟聚。所得作品四千余联辑为《诗畸》,于光绪19年在台湾布政使署印书处出版,收在所刊的《得一山房六种》之中。 作品有各种别格,超出福建折枝范围;文字典雅,注重诗趣、谐趣,对仗比较流畅而不 过分拘泥。在日寇占领台湾之后,台湾诗钟的写作环境与内地完全不同。


  内地大城市在民国初年出现了诗钟热。北京从民国一、二年成立了
寒山”“潇鸣两个大 型诗钟社,各有在册的社员一二百人,都是名流荟萃。如全国知名文士王湘绮等人,曾任溥 仪师傅的陈宝琛,翻译《天演论》、《原富》的严复(几道),参加了南社的黄节(晦闻)都是 寒山社的社员,以及维新派的梁启超也名列其中。这种状况是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的。在这 同时,文学改革运动也在酝酿之中。到1919年开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胡适等人提出 文必废骈,诗必废律。诗钟虽非首当其冲,却遭池鱼之殃。此后迅速衰落下来。抗日 战争之后诗钟活动在北京已经难觅踪影。现在询问北京喜欢古典文学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一般都没听说过诗钟。


  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大。日本人有意削弱中华传统文化对台湾人民的影响,采取了各种办法。连横等爱国知识分子采取抗衡态度。连横在1924年创办了《中华诗荟》月刊,刊载过诗钟作品。诗钟是文字游戏,文人乐于吟作,日人难以禁止。在内地 诗钟活动迅速衰落的情况下,台湾的诗钟却做为传统诗的旁枝,登上了诗坛。在三十年代,台湾重新刊印了福建的早期作品集《雪鸿初集》、《雪鸿续集》、《壶天笙鹤初集》(合为 一函);刊出了从以上三集和《诗畸》中选出佳作的《吉光集》;还刊出了台湾作品选《东宁钟韵》。在这些作品中附有研究性的文章,这是北京和福州以前出版的诗钟集中所未见的 。因为 社会上有一批人认真写作,才会有这种研究文字出现。《辞源》注释
诗钟条目,是引《 诗钟考》一文写出的,我长期未能寻到原文,见到《吉光集》才找到。


  日本投降以后,特别是1948年以后去台湾的福建人很多,台湾的诗钟之风更盛,又繁荣了二十年。其后喜欢作传统诗词的人越来越少,诗钟也就逐渐衰微下来,五、六十年代梁寒操、李渔步等人编《中华诗苑》月刊,每期都发题选卷,刊有一些诗钟作品,诗钟有了全省的中 心刊物。此前在各地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大局面。1957年出版林景仁编的《诗钟集粹六种》,其中收有沈太侔编的《诗钟鸣盛初集》,是十种诗钟集的选本,在内地已经少见。笔者还 收到台湾陈实权先生寄赠的《清明诗刊》(1963)、《见知诗刊》(1971)、《海诗诗刊》(1971)。所录的多是去台湾的福建诗人竞作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内地的诗钟 活动已经寂无声息了 !如果我说诗钟的最兴隆时期出现在台湾,内地的诗钟作者骤然一听未必服气,据我看则是事实如此。改革开放之后去闽人员回乡探亲,陈子波等人组织多次吟聚活动,推动了福建的 诗钟热。又经我们这些诗钟爱好者、研究者不断介绍,诗钟在各地稍微活动起来。现在内地和 台湾作者开始有些交往。近两年在台湾高雄出版的《台湾谜学》杂志上能看到又有一批新作 者参加写作。台湾后期以做嵌字体正格为主,偏重于写严对。现举两例佳作。


  陈子波作品?

  《古·梅》蝉联格?
  莼鲈触绪吟怀古
  梅鹤牵情赋遂初

  陈子波字荆园,已经是耄耄高年。曾任台湾传统诗学会副理事长,现在常住在福州。此 作1955年按《中华诗苑》出题写作。在九百多卷中被评为第二。蝉联格是别格的一种,要求把两个字分嵌于上句尾,下句首。此作用张翰思念莼羹鲈脍弃官回乡一典,和孙绰写过 《遂初赋》述其愿意隐居田园的初心一事,二者事类相近,同为晋朝人,从文义上适合相对。
怀古遂初工整而活泛。上下联不但词与词、词组与词组相对,而且逐字相对 ,纹丝不差。诗钟作品以情趣领先,可以尽情写工对。这样的句子如果写在律诗中会被讥为纤巧。


    陈实权作品?

  《海·诗》六唱?
  愧乏肤功安海内?
  敢将朊仕渎诗人

  陈实权现居台湾,是三十年代福州诗钟领袖人物陈笃初的哲嗣。1997年 台湾以此题征作,得五千余卷。此作被几位评卷人选入高列。上联说愧无安定海内的薄功,下联说岂敢以厚禄亵渎诗人。
朊仕出于《诗经》,比喻不该得的美差,厚禄。是 厚肉,是表皮,用这两个字组成朊仕”“肤功两个合成词相对,极为工整。

  诗钟虽说是文字游戏,其实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它运用着传统文学积累的对偶修辞、比喻修 辞的精美技巧,充分发掘汉语文的特色,玩花样,逞才智。可以当做写诗写联的练笔活动,也可以当作文化生活中的消闲活动,从中欣赏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眼看它日益走向衰亡实 在可惜。如果提出适当的理论指导,保持其基本体式,合理放宽对仗标准,发扬其机巧、诙谐的风格,走向更为通俗化的道路,也许能够做为民族的文字游戏传流下去。台湾文人有写 作的基础,大概还保存不少珍贵的典籍资料。我们应该重视台湾的诗钟活动,能与他们取得更多交流才好。
                                                               转自www.chinataiwan.org

[ 本帖最后由 寿宁诗社 于 2007-7-8 21:1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21

回帖

1487

主题

1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64342
发表于 2007-7-9 1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21

回帖

1487

主题

1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64342
发表于 2007-7-11 1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我县曾多次举办诗钟比赛,如"寿宁"一唱(又称凤顶格).就是将寿宁二字分别镶在上下联的第一个字的位置.马来西亚诗巫市华侨曾征梅花凤顶格,我即以
            梅村处处无穷意
            花巷深深有趣人
                                                                                  应征.

[ 本帖最后由 九阳真人 于 2007-7-11 19:1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2-15 08: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