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风一缕 于 2010-8-19 14:31 编辑
遥 望 西 藏
(二) 从拉萨东行,翻过高高的米拉雪山,那美丽的尼洋河畔,就是六世达赖吟唱的地方——工布江达。多少五洲四方的人慕名而来,无不被深深陶醉! 有位北方来的朋友站在工布胜景巴松措旁,感慨万千:不到西藏,枉到人间一趟;与工布山水相比,九寨沟只不过是一小小盆景! 工布——一片厚重、神秘、有点凄美的土地,一片令人向往和敬畏的土地。意大利德西迪利西神父在《西藏传教旅行记》中这样描述工布地区:穿越了一座大山后,人们就可以到达工布了。这个地区可以分为上工布和下工布地区。上下工布的中间流淌着一条大江,这里非常美丽,有许多柏树。德西迪利西提到的那座大山就是米拉山,那条“大江”就是尼洋河。米拉山是尼洋河与拉萨河的分水岭。尼洋河从米拉山口发源,全长300多公里,一路穿州过府,在林芝县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之前,这里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长期以来,贯穿于工布地区的蜿蜒古道,一直是联系内地与西藏之间的重要脐带。18至19世纪,从康定到拉萨的整段商路上都设有固定的驿站和兵营,人们用内地的丝绸和茶叶换取工布的草药、羊毛、皮货和藏香。 尼洋河自西而东,娘浦河自北而南。两河交汇冲刷出一块不大不小的平地。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村落——太昭古城,史上有名的战略要地。咫尺之间,人们可以随出看见直刺云天的千年古堡。到了今天,这里依然是飞越西藏的重要航较点。太昭,藏语意思是一百个村庄中的第一个。因为沿尼洋河、娘浦河两条峡谷中有99个村庄,从交汇地起头,被称作100个村中的第一个。 唐代以后,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军旅客商往来不绝。元朝时,太昭始设驿站,供来往的官吏和客商在此休息和补充给养,并开展集市贸易。清朝末年,江达更名为太昭,清政府在此设立了太昭宗(即太昭县)。1909年,清政府为巩固边疆,派遣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率边军经此入藏,实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流官由中央统一委派,“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力促边疆和睦稳定。“乌拉(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在晚清以前是西藏人民沉重的负担,1909年,赵尔丰实施乌拉徭役改革,颁布新的《乌拉章程》,要求征乌拉者必须付给一定的费用,俗称脚价,违者严办。乌拉改革,为苦难的藏族百姓减轻了一定负担。
太昭城后山麓,有一条青石古道,被称为“唐蕃古道”,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传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的和亲大军从长安出发,松赞干布就是从这里出发到扎凌湖迎娶文成公主的。据说路经太昭城连日降雨,道路不通,松赞干布挥动神剑在山脚削出山洞,让文成公主避雨。后人在洞内立佛塑像,以兹纪念。 在西藏许许多多的传说中,最有历史感的莫过于文成公主的传说了。相传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提亲,几经考验,唐朝皇帝才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五谷种籽、农具,还有数百名能工巧匠。一个纤弱女子千里走荒原,何等孤寂,何等凄凉!她自然十分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无限眷恋的告诉她:若想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她急忙取出"日月宝镜",捧着照来,不料从镜子里看到的只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一气之下她把宝镜重重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它恰好挡住了一条东去的河流,使得河水掉头往西。后来人们称该山为日月山,称该河为倒淌河。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 日月山、倒淌河,给文成公主平添了几分悲壮!事实上,文成公主的到来不仅促进了藏汉的融合 和友谊,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在西藏的传播与推广。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西藏,人们把文成公主奉为绿度母的化身。 从汉地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项, 使西藏的粮食仓满斗满。 从汉地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五千五百人能工巧匠, 使西藏到处有画栋雕梁。 从汉地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飘香。 ——一首深情的歌,一首感恩的歌,在历史的尘烟中流淌了多少年头?
太昭古城
尼洋河畔
尼洋河畔
|